【集萃網觀察】走過5月,層出不窮的各類會展伴隨飄揚的鮮花和彩旗,依然回蕩在人們的眼中。其中最為突出的當算“北京國際周”了,F(xiàn)在再說“南有廣交會,北有國際周”,似乎一點也不為過。剛剛“出道”三年的北京國際周,已經與會展老字號品牌“廣交會”齊名,成為我國會展經濟發(fā)展的領頭招牌。
北京國際周品牌的成功打造,一得益于我國會展經濟的整體加速發(fā)展氛圍,二得益于北京國際都會、三千年文化古城之地利。正如一位海濱城市的參會官員所贊:“人家首都辦事就是大氣!薄按髿狻蓖滑F(xiàn)了北京國際周的最大特色。
本次國際周會展可謂“虛實”結合,“虛”的方面,大大小小幾十個高層論壇邀請了大量國內外名流精英,幾乎網羅了中國所有經濟發(fā)展相關重點話題;“實”的方面,八大展區(qū)涉及經濟各領域,盡現(xiàn)科技主題。權威性、全面性、國際性正體現(xiàn)北京城市的特征。北京國際周正是與自己的城市很好結合的產物。
經濟發(fā)展,最基本的一點就是突出“特色”。會展經濟也脫不出這個道理。有特色,才會有魅力,才會成為品牌。創(chuàng)出了品牌,才得以持續(xù)發(fā)展。找到“特色”,就找到了會展經濟的“表”,那“里”在何處?“里”在城市,會展經濟是城市經濟發(fā)展的新生代,它最直接地體現(xiàn)著一個城市總體經濟發(fā)展的特征和衍生力。北京是中國最具有現(xiàn)代經濟發(fā)展特征的城市,所以,國際周以高科技與國際化為主題,定位十分準確,城市無論是在硬件方面的基礎支持,還是軟件方面的人文服務,都有著相應的匹配能力。于是,國際周不僅辦出了名聲,也辦出了高效益(會后盤點,北京國際周大約有近70億美元的投資合同)。
我們既然把會展當作經濟來搞,衡量成功失敗的標準最現(xiàn)成一條是:效益。在會展經濟看似如火如荼的大好形勢中,到底有多少是按照市場規(guī)律在辦,到底有誰賺了錢?
當然,不可否認有些城市愿意在會展方面做“長線”,先投資,賺了名聲再賺錢,但是,“客”能請幾次呢?不賺錢的會展必定行之不遠。所以,有理智之士呼吁給急速增溫的會展“擠泡沫”,最主要還是勸搞會展要“表里”如一,不要做力不勝支的事,不然,賠了本連吆喝也賺不上,反而“羞處”畢露,讓別人笑。
最新文章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