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 測試
1. 3. 1 上染百分率
用722 型分光光度計測定染色前后染液的吸光度,計算上染百分率。
1. 3. 2 色差ΔE
采用Datacolor電腦測色儀,測定相同染色條件下染色的甲殼素纖維和陽離子改性棉織物的L、a3、b3值,計算它們之間的色差ΔE。色差ΔE越小,表明甲殼素與棉纖維同色性越好。
1. 3. 3 染色牢度
耐洗色牢度 按GB 3921. 3?1997《紡織品耐洗牢度:試驗4》測定,并評定褪色與沾色牢度等級;耐摩擦色牢度 按GB 3920?1997《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摩擦色牢度》測定,并評定沾色牢度等級。
2 結(jié)果和討論
2. 1 陽離子化處理工藝條件對染色的影響
2. 1. 1 陽離子化試劑濃度對染色的影響
用不同濃度的醚化劑對棉織物進行預處理后,按染色工藝采用活性染料對改性棉、甲殼素進行染色;
1. 2. 4節(jié)測定改性棉上染百分率及其與甲殼素之間的色差, 研究陽離子醚化劑濃度對染色效果的影響(表1) 。
由表1可知,增加陽離子化試劑濃度,改性棉的上染百分率增加。當陽離子化試劑濃度為50 g/L時,陽離子棉與甲殼素之間的色差ΔE 最小,同色性效果較好。其原因在于棉纖維經(jīng)陽離子化改性后,纖維分子中接上了共價鍵鍵合的陽離子正電中心,而活性染料在水溶液中呈陰離子狀態(tài)存在,與其形成庫侖引力,因此纖維對活性染料的吸附增加,上染率提高。綜合考慮,選擇陽離子化試劑濃度為50 g/L。
2. 1. 2 氫氧化鈉用量
改變預處理工作液中的NaOH的用量,對棉織物進行預處理,采用活性染料染色后,計算改性棉上染百分率及其與甲殼素之間的色差,結(jié)果如表2所示。
注:陽離子醚化劑50 g/L,處理時間50 min,溫度60 ℃。表2中,隨著NaOH濃度增加,改性棉上染百分率先增大后減小。原因是氫氧化鈉在改性過程中起雙重作用,一方面它可使纖維素生成Cell2O- ,另一方面它能使改性劑的反應部分閉環(huán),生成能與Cell2O- 反應的環(huán)氧基。隨著NaOH濃度的增大,部分改性劑閉環(huán)產(chǎn)物發(fā)生水解,失去反應活性,從而喪失了與纖維反應的能力。當NaOH濃度高于15 g/L時,改性劑催化水解加速,致使其失效。從試驗結(jié)果可以看出,當氫氧化鈉濃度為15g/L時,甲殼素與陽離子改性棉色差最小。
2. 1. 3 陽離子化處理時間
對棉織物預處理不同時間,測試不同預處理時間對染色效果的影響,結(jié)果如表3所示。
表3中,隨著陽離子化預處理時間的延長,改性棉上染百分率先增大后減小。原因可能是陽離子醚化劑與棉纖維反應的同時,發(fā)生了水解反應。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水解反應加速;超過40 min,陽離子化試劑水解程度顯著增加,從而失去與纖維反應的活性。處理40 min時,甲殼素與陽離子改性棉之間的色差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