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坯布
如用同樣染料、工藝染色,薄織物比厚織物產(chǎn)生雨狀條花明顯。從混紡織物紗支的纖維組織觀察發(fā)現(xiàn)組分纖維在細紗支的各段上的配比沒有在粗紗支的各段上的配比均一,同時由于稀薄織物本身的稀密路,在浸軋色淀后,受熱風烘干風速及溫度的影響,織物本身稀密路之間的染液早期極易發(fā)生局部液相不連續(xù)現(xiàn)象。整個布幅的含濕率雖未達到泳移停止的極限,但局部泳移已經(jīng)停止。這種早期泳移的變化,造成織物的稀松部分聚集的染料大于緊密部分,最終得色較深。使雨狀條花加重。
選擇泳移性較小的染料,添加適當?shù)姆烙疽苿2捎枚嘟M溫和的紅外線預烘,以減少熱風的烘干量。加強前處理,增加織物本身的吸濕性。
2.熱處理
燒毛、熱定形是滌棉織物前處理加工中不可缺少的工序。然而織物的這種高熱處理,對雨狀條花的產(chǎn)生有嚴重影響。滌棉織物經(jīng)高熱處理,棉纖維造成過度烘干,織物的吸濕性便降低,而當織物處理不良時,棉纖維中所含油脂和蠟質(zhì)發(fā)生熔化,并在棉纖維周圍形成防水膜。由此產(chǎn)生織物本身吸濕性降低,這大大增加了染料在織物烘干時的泳移。加之織物組織的稀密路導致稀松部分在高熱處理時受熱更劇,染料更易沉積于表面,使雨狀條花加劇。而經(jīng)高熱處理過的織物,由于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過烘現(xiàn)象,雖經(jīng)水洗或二次絲光,但對解決雨狀條花效果并不明顯。
染前盡可能減少拉幅烘燥次數(shù)。減少染前薄織物的高熱處理,采用染后定形的工藝對解決雨狀條花效果較明顯。
降低分散染料在烘干中的熱風循環(huán)速度及溫度同樣可得到明顯的效果。而熱風循環(huán)速度與溫度對雨狀條花的影響中,尤以風速是關(guān)鍵。在兩組臥式橫導輥穿布的熱風房中,將第一部分的四組加熱器用滌棉細紡布遮住,將第二部分的四組加熱器各遮住1/2,條花深度與原來相比有明顯減輕。
3.分散與還原染料染色
分散和還原染料在相同條件下浸軋烘干后,所反映的雨狀條花有很大區(qū)別。分散染料之所以有明顯的雨狀條花,是因為分散染料在烘干時織物上的染料遇熱更易凝聚所致。發(fā)生在分散染料之間對雨狀條花產(chǎn)生的差距主要是制備染料時,選用不同的添加劑對染料在烘干中的凝聚及表面泳移程度反映不同所致。就分散深藍HGL而言,選用有較強吸濕性的擴散劑木質(zhì)素磺酸鈉,對防止染料在烘干中的泳移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采用一浴法染色,減少分散染料泳移的可能性。
4.滌棉混紡織物上的染滌纖色相及上染棉纖色相的差異
對滌棉混紡織物中滌纖及棉纖單獨上染和混合上染,其結(jié)果表明:染滌纖上染的色相與棉纖上染的色相一致可相接近的情況下,雨狀條花較輕微,當兩種纖維上染的色相差異大時,雨狀條花較嚴重。
對滌棉混紡織物的染色時必須使染滌的色相與染棉的色相一致或相接近,以克服雙色效果造成的雨狀條花。
5.滌與棉的上染率差別
用同樣濃度的一種染料、相同的工藝進行純滌及純棉染色,結(jié)果兩者在顏色的深度上有很大的差別。當上染滌棉織物時,就產(chǎn)生顏色深淺不一的雨狀條花,上染深色時產(chǎn)生的雨狀條花比淺色更明顯。
滌棉混紡織物若以同類染料同浴染色,須考慮該染料對滌的上染率能否超過或至少等于對棉的上染率。倘若對滌的上染率小于對棉的上染率,則不宜用于染較深顏色。若一定要染深色,則須改用滌、棉分別上染的方法,以便調(diào)節(jié)兩者的上染深度。
6.滌纖、棉纖的光學特性
用純滌白布與純棉白布對比觀察或者用滌纖與棉纖對比觀察,發(fā)現(xiàn)滌比棉富有光澤。因此滌纖比棉纖的反射值大。因此滌的折射光強度比棉小。若滌纖與棉纖上染同樣密度的同一色相并使兩者處在同一照度之下,因為透進滌纖的白光比透進棉纖的白光弱,經(jīng)染料吸收后所發(fā)出的補色光從滌纖中顯示出來的比從棉纖中顯示出來的色光淺。因而滌纖及棉纖光學性質(zhì)的差異導致兩者即使具有相同的上染密度,滌纖比棉纖色淺。這是滌棉混紡織物染色形成雨狀條花的潛在因素。
染滌的染料濃度必須高于染棉的染料濃度,一般是滌的上染深度超過棉的上染深度約
25%-40%,有些染料須相應地提高或降低,其幅度按單獨染滌、單獨染棉的色相對比酌定。
來源:印染在線
該文章暫時沒有評論!
最新技術(shù)文章
點擊排行